本文转自:人民网-贵州频道云谷策略
七月的晨光刚漫过毕节市织金县龙场镇和平村村口的老槐树,张大姐就钻进了烟田。指腹划过饱满的烟叶,她熟练地捏住叶梗轻轻一折,一片新鲜的烟叶便落入手中——从这时起,直到十月烟叶收购结束,村里的几十位留守妇女,都会在这片烟田里书写属于她们的“创收故事”。
前置分级场的分级工。
“以前在家只能守着老人孩子,现在跟着学分烟,一季能多挣八千多,家里的学费、医药费都松快不少!”张大姐笑着说。指尖翻飞间,一片片金黄的烟叶按照等级理顺、扎成小捆,掌心磨出的薄茧,是她这几个月最实在的“勋章”。
在这片乡村土地上云谷策略,像张大姐这样的留守妇女不占少数,她们一手扛起家庭的琐碎,一手攥紧烟叶收购季的“增收钥匙”。清晨采摘、午后分拣,只见她们熟练地将烟叶分类、编杆、上炕、分级,动作麻利又细致。
在烟田采摘烟叶的烟农。
“以前总怕分错级卖亏了,现在技术员教得细,哪片是中桔三,哪片是下桔二,看一眼就有数!”分级工吴光美说,“现在村里20多个姐妹都跟着学分烟,不仅自己家增收,还能互相帮衬着赶工期。”
过去冷清的乡村午后,如今常能听到欢声笑语,那是妇女们一边分烟一边聊家常,聊的是孩子的成绩,是家里的新计划,更是对好日子的期待。
1148分级现场的分级工。
为了让烟农们种好烟、收好成,织金县烟草公司的生产技术员成了村里的“常客”。春耕时送来优质烟苗,组织生产技术员分片包干,手把手教大家科学种植;采烤季指导开展好烘烤,避免“烤坏一炕烟,白忙大半年”的情况;收购时更是提前制定预约交售排班表,不用烟农排长队,交售过程清楚透明,称重、算账一步到位,第二天收购款就到账。
“现在种烟和以前可不一样,烟草公司的人经常来教技术,啥时候打顶、咋防治病虫害都给我们说得明明白白。你看我家这烟,烤出来油亮,交售等级高,价格稳了,我们心里也踏实了。”刚交完烟叶的李冬擦了擦额头的汗,脸上满是笑意,“这烟种得省心,卖得也安心。”
从七月的绿意盎然云谷策略,到十月的金黄满仓,烟田里的“她”力量,不仅撑起了一个个家庭的“小幸福”,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“脚手架”。织金县烟草公司以产业帮扶为纽带,既让烟叶成为农民增收的“黄金叶”,也让留守妇女在劳动中实现了自我价值。(图/文 王椒)
鑫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